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毕业证样本
2024年盛夏,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手持深蓝色绒面毕业证,在“厚德博学,弘毅敦行”的校训中完成从“职教学子”到“产业工匠”的身份蜕变。这枚承载着三年技能锤炼、产教融合实践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证书,不仅是学历的证明,更镌刻着“制造强国”战略下职业教育“产教融合、服务产业”的育人底色。如今回望,那些关于毕业证的历程,早已超越纸页本身,成为一代扬子人践行“技能报国”的青春见证。
一、学院溯源:从民办职教新锐到产教融合标杆
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11年4月,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、教育部备案,由安徽巨华科教投资有限公司举办,是安徽省首批民办高等职业院校之一。学院坐落于芜湖市弋江区浮山路68号,占地1000余亩,拥有东西两个校区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.36亿元,全日制在校生超11000人。学院以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、为民办学”为使命,形成“654321”特色育人模式,即“六化育人”(政治化、德育化、知识化、技能化、科学化、人性化)、“五维协同”(校地、校企、校际、家校、国际)、“四维评价”(知识、技能、素养、创新)、“三维课堂”(理论、实践、网络)、“双证融通”(学历+职业资格)、“一核引领”(党建引领),获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,2023年入围安徽省“双高计划”建设单位。
学院坚持“面向市场、服务发展、促进就业”的办学方向,紧扣芜湖市“4+3”新兴产业体系需求,开设数控技术、工业机器人技术、电气自动化技术、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等31个高职专业,形成智能制造、汽车工程、电子信息等7个专业群。与奇瑞集团共建“奇瑞汽车产业学院”,与格力电器共建“智能制造产业学院”,实现“校中厂、厂中校”的深度融合。2024年,学院东校区建设项目被列为安徽省A类重点工程,规划建设30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实训钢构房,打造“教学工厂”模式,满足新能源汽车、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。
二、毕业证设计:防伪科技与产业美学的双重表达
2024年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证延续了庄重典雅的设计风格,同时融入产业特色元素。封皮采用深蓝色绒面材质,烫金校徽与“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”字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;内页嵌入隐形荧光纤维,紫外灯下显现校徽与“厚德博学,弘毅敦行”篆刻印章;采用变色油墨印刷,不同角度呈现蓝紫渐变效果;证书边缘压印微缩文字“AHYZXY”(学院拼音首字母),需放大镜辨识。证书编号与学信网实时绑定,支持在线验证,体现“防伪科技+产业美学”的双重创新。
尤为特别的是,2024年毕业证内页首次融入“产业需求”元素——证书左下角印有“奇瑞汽车产业学院”标识,象征产教融合的育人成果;右侧边缘采用齿轮与电路板纹样,体现智能制造特色。这种设计不仅体现“科技赋能教育”的理念,更让每一张毕业证成为“产业使命”的直接载体。例如,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陈浩南的毕业证上,不仅标注专业成绩全优,还附有“数控机床操作工(高级)”职业资格证书编号,成为其进入金源集团芜湖钟山木器包装有限公司的关键依据。
三、毕业季:双证制度与青春仪式
2024年6月28日,学院在博学楼艺体中心举办“技能成才·强国有我”毕业典礼。院长徐建平为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,并授予“优秀毕业生”“优秀实习生”称号。优秀毕业生代表、2021级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张卫东在发言中回忆:“三年前我们带着对技术的憧憬走进校园,如今带着‘技能报国’的使命走向岗位。”他号召同学们秉承校训,做有技术、有担当的产业工匠。
教师代表、全国技术能手李伟在致辞中强调:“技能是立身之本,创新是发展之魂,希望你们永远保持对技术的敬畏与热爱。”典礼现场播放了《扬子三年》纪念短片,记录了新生军训、实训课堂、企业实习等珍贵瞬间。毕业季活动还包括“产教融合成果展”“企业招聘会”“校友分享会”“职业技能竞赛”等,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。例如,学院在笃学楼举办“智能制造技能大赛”,毕业生志愿者与奇瑞集团工程师合作,展示工业机器人编程、数控加工等技能;在体育馆举办“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”,吸引奇瑞集团、格力电器等50余家企业参会,提供就业岗位超2000个。
四、产教融合:从课堂到车间的创新实践
2024年,学院深化产教融合,与奇瑞集团共建“奇瑞汽车产业学院”,实施“双导师制”培养模式。例如,在“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”课程中,奇瑞集团工程师与学院教师共同授课,学生需完成“汽车总装线调试”“新能源汽车检测”等实践任务。学院还与格力电器合作开发“智能装备调试”课程,学生作品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。
在“双证书”制度推动下,学院开展“数控机床操作工”“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”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,毕业生职业资格获取率达90%。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王磊为例,其毕业设计“基于PLC的智能仓储系统”获省级创新大赛一等奖,毕业后被奇瑞集团录用为自动化工程师,其毕业证上的职业资格认证成为晋升关键依据。
五、校友故事:个体命运与产业使命
2024届毕业生中,数控技术专业陈浩南的故事颇具代表性。这位来自皖北农村的学子,通过“绿色通道”完成学业,考取“数控机床操作工(高级)”职业资格证书后,加入金源集团芜湖钟山木器包装有限公司。其毕业证上不仅标注专业成绩全优,还附有“安徽省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二等奖”荣誉编号。任职期间,他创新“木器包装自动化生产线”工艺,获公司“技术创新奖”。他感慨道:“毕业证上的职业资格,让我在车间更有底气,更让我懂得了‘技能报国’的深意。”
另一位毕业生张卫东,选择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方向。在校期间,他通过“校地合作”项目在奇瑞集团实习,掌握机器人编程与调试技能。其毕业证内页特别注明“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(高级)”职业资格,毕业后被芜湖市玉柴联合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录用,负责发动机生产线机器人调试。他策划的“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优化”项目,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典范。
六、防伪技术与证书管理:从纸质到数字的过渡
2024年的毕业证在防伪技术上达到新高度。除前述的荧光纤维、变色油墨外,还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证书信息的不可篡改与可追溯。学院同步建立电子档案系统,毕业证信息上传至安徽省教育厅学历认证平台,实现“纸质+电子”双重保障。毕业生可通过“学信网”APP随时验证证书真伪,企业也可通过平台快速核验应聘者资质。
尽管电子毕业证试点已启动,但2024届毕业生仍以纸质证书为主。这些证书如今已成为校友珍藏的“技能纪念册”,记录着从“学生”到“工匠”的身份转变。正如校友所言:“毕业证上的每一道防伪纹,都是青春的印记,更是技能初心的见证。”
七、时代镜像:一张毕业证的历史价值
从更宏观的视角看,2024年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证,是中国职业教育“产教融合、服务产业”改革的缩影。它见证了学院从民办职教新锐向产教融合标杆的转型,记录了“双证书”制度与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,更承载了一代青年“技能成才、强国有我”的理想追求。
如今,随着“制造强国”战略的推进,学院新增“智能网联汽车技术”“工业互联网应用”等专业方向。但2024年的毕业证,依然作为历史的见证,提醒着后来者: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职业教育的核心始终是培养“有技术、有担当”的产业工匠。
八、红色基因与技能精神的当代传承
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证,还承载着独特的红色基因与技能精神。学院党委强化党建引领,通过新党员入党宣誓、红色教育等活动,传承红色基因。例如,2024年7月,学院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,53名预备党员在党旗下庄严承诺,将“技能报国”作为终身追求。
毕业生在抗疫、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。例如,2021级护理专业毕业生李芳在疫情期间主动请缨,支援芜湖市方舱医院,获“最美抗疫志愿者”称号;2022级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张强在乡村开展“农机维修下乡”活动,助力乡村振兴。这些实践,正是技能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诠释。
九、结语
2024年的毕业证,对于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而言,早已超越了证书本身的意义。它是青春的印记,是技能的起点,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。当今天的学子们翻开新的毕业证时,或许会想起三年前那些在实训室里调试机器人、在车间里操作数控机床的日夜——那些关于坚持、创新与成长的故事,正通过一张张证书,在时光的长河中静静流淌,生生不息。这张薄薄的纸页,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梦想,更托举着产业的未来,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最动人的见证。